指揮 馬捷爾 Lorin Maazel演出 紐約愛樂 New York Philharmonic
2007年夏天,紐約愛樂收到一封前所未有的邀請函,
韓戰結束50多年後,北韓首次邀請美國樂團到北韓演出;
2008年2月紐約愛樂赴約,與世界共同體驗歷史的一刻,
當樂團演出韓國民謠「阿里郎」時,不禁讓全場聽眾眼眶泛紅,
一切的仇恨,透過音樂,在此刻化為烏有。
北韓與美國始終處於敵對狀態,自美國與蘇俄的「冷戰」結束之後,北韓公認是國際社會最難以預測的火藥庫之一。前陣子受矚目的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親自前往北韓,被囚禁在北韓的兩位美國記者因而獲釋。而紐約愛樂,在2008年2月26日北韓的演出,更可以形容為「入虎穴」。之所以選上紐約愛樂,關鍵在於這個交響樂團是北韓政府點名的。北韓方面也宣佈,當天將舉行一連串盛大的文藝表演活動,歡迎紐約愛樂的來訪,此舉令全世界對這場音樂會相當期待。
包括團員、工作人員、媒體近300人浩浩蕩蕩地搭乘專機抵達平壤,團員在踏上平壤的土地之際,共同想法是「我們做夢也沒想過會去北韓」。光是馬捷爾率領紐約愛樂成員在停機坪的大合照,就是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了,更不用說此行的目的 一場水準之上的音樂會。
這張BD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2008年2月26日紐約愛樂在東平壤大劇院的音樂會實況錄影,會場兩邊豎立著美國與北韓的巨幅國旗,其中許多人佩帶印有北韓國父金日成肖像的徽章,即使金正日並沒有出席音樂會依然不難看出這場音樂會的不尋常。這場錄影不僅畫質清晰無比,曲目也經過一番挑選,首先以北韓國歌「愛國歌」與美國國歌「永遠的星條旗」開場,最後以大韓民族傳唱超過600年的韓國民謠,「阿里郎」做為結尾。
或許是國情不同、或許是共產主義社會所培養出來的特色,絕大部分聽眾都始終是板著臉孔、正襟危坐的,直到「阿里郎」一出現,台下冰凍似的反應才似乎有了融化的跡象。最後台下的聽眾不僅起立鼓掌長達五分鐘,也向台上的團員揮手道再見,而台上的樂手也以熱情的揮手回應,這個畫面相當令人感動,這不僅是空前,也恐怕是絕後。
BD的第二部分則是名為「美國人在平壤」的紀錄片,紀錄這場音樂會從誕生到完成的種種細節,以及一些團員的心得訪談,精彩程度不輸給音樂會本身。這份紀錄片透露出很多訊息,其中是讓我們一窺北韓這個神秘的國家。即使是看著城市的街景,那已經是很難得的體驗,這是一個樂手獨自離開下塌飯店幾百公尺而已,就會被警察限制返回,不准與市井小民聊天談話的國度,即使如此,紐約愛樂的團員還是與接待人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雖然他們此次出訪北韓是當今困難度最高的政治冒險活動,或許至今他們也不清楚這趟北韓之行是否改變了什麼,但是樂團總監柴林.梅塔在紀錄片的最後所說的這幾句話,或許也是大部分紐約愛樂團員的內心話:「我不知道,在我們離開了之後,我們的新朋友們過著什麼樣的日子。我很想知道。」
曲目
1. 北韓國歌「愛國歌」
National Anthem of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Aegukka"
2. .美國國歌「永遠的星條旗」
National Anthem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3. 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序曲
Prelude to Act III (Lohengrin)
RichardWagner
4.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 Antonin Dvo?ak
5. 蓋西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An American in Paris / George Gershwin
6. 比才:「阿萊城姑娘」組曲第二號
「法蘭德爾舞曲」
Farandole (from L’Arlesienne Suite No. 2)Georges Bizet
7. 伯恩斯坦:「憨第德」序曲
Overture (Candide) / Leonard Bernstein
8. 傳統朝鮮民謠「阿里郎」
Arirang (traditional)片名 破冰之旅~紐約愛樂在北韓 BD 發行公司 太古國際 發行日期 2009/01/01 格式 藍光BD 片長 約107+52分鐘 片數/內容版本 1 類型 藝術/音樂表演 級別 普遍級 字幕 中、德、英、法、西、日 購買連結 https://tw.buy.yahoo.com/gdsale/-2531405.html?co_servername=f8d78e17f7fc866fd4c0547de27c5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