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第一站 > 婦幼/圖書/玩具/樂器 > 書籍 >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

好康報報

推薦商品

讓錢包變厚的祕密 花小錢做行銷 致富工具新手自學 巴菲特開講:人生財富最重要的六堂課 衝業績一定有效的10種態度 低IQ時代 大腦有問題?!:大腦瑕疵如何影響你我的生活 精準獲利K線戰技(第二版) 活用股市技術分析:股市登峰逃頂的藝術 股票買賣初學入門:股友族MUST BUY薪水族就能致富《全彩圖解》 奇怪ㄋㄟ!過客全都變顧客+嚇人ㄋㄟ!賣什麼都成交+恐怖ㄋㄟ!這樣就能開發客戶!3書 抓住K線買賣點 要買保險的168個理由 財務自由的講堂+財務自由的世界(2冊套書) 方天龍的新手買股必備速成寶典+我把套牢股變搖錢樹(2冊套書) 蕭明道教你主升段獨門獲利絕技 成交,就是這麼簡單 超強心智圖活用術:一條線一個關鍵字,畫出你的企劃力 小散戶這樣追籌碼賺1億 祖魯法則:買進飆股不求人,英國股神史萊特轟動金融圈的經典投資祕笈 業務之神的態度:拒絕,就是下一個機會! 股票作手回憶錄(完整版) 讀懂20%的財報,就能挖掘公司賺錢的祕密 零售4.0 期貨交易策略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

建議售價 269元 特價 269元
在資源有限的時候,
人要如何根據需求與供給來做抉擇 為什麼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

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介紹

★《快思慢想》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李維特(Steven D. Levitt)、《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品克(Daniel H. Pink)一致推薦

★2015年1月誠品選書

行為經濟學是認知心理學與經濟學結合的新領域,探討人在什麼認知之下做了什麼決定,不管是在臉書上按了「讚」,還是決定購買(或不買)某個東西,都有心理學的基礎,也有經濟學的意義。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森迪爾.穆蘭納珊與普林斯頓認知心理學教授埃爾達.夏菲爾聯手探索了「行為經濟學」, 在《匱乏經濟學》中,兩位作者回到了經濟學的基本命題:在資源有限的時候,人要如何根據需求與供給來做抉擇?在心理的層面上,人的經濟行為是一種「匱乏」 的表現,但是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供給被無限擴大,需求也被無限擴大,但是個人的資源並沒有相應提高,人的「匱乏感」因而大幅提昇。為了生產,人被無情地驅策,不斷提高產能;為了消費,人要賺更多的錢,去滿足需求與慾望。

於是,追趕「最後期限」(deadline)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常見場景。「最後期限」能讓人集中精神,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大質量的工作,獲得「專注紅利」。但是,因為人把心力都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忽略了長遠來看更重要的事。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以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人為何總是在「最後期限」(deadline)之前才把事情完成?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這些問題看似毫不相關,但是在背後,作者看到同樣的原因:人的生產力與消費力不斷受到剝削。換言之,人不斷處於匱乏之中。

《匱乏經濟學》以「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趣案例,提供了理解的新方式,也告訴個人與組織要如何管理匱乏。

名人媒體推薦

《匱乏經濟學》引人入勝,充滿嶄新的觀念、迷人的故事以及可能就此改變你生活方式的簡單建議。──《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李維特(Steven D. Levitt)

一位是行為經濟學家,加上一位認知心理學家。兩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是領頭羊,然後讓他們的創造心靈互相激盪,就一定會寫出一本好書。讀者眼前是一本充滿創見、易讀又發人深思的書。一個想在法律事務所晉升合夥人的單親媽媽和一個把半數收入用在繳利息的農婦有什麼共通之處?答案就是「匱乏」。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匱乏以種種想不到的方式影響了我們。—──《推力》作者、芝加哥大學教授 塞勒(Richard H. Thaler)

兩位作者的合體是一加一大於二的組合。他們試圖把科學的嚴謹與人類的困局結合起來……在我們的領域中,他們那心腦合一的出色組合,是我看過最優秀的。——《快思慢想》作者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一本非讀不可的重要書籍……。對於那些給自己挖了洞又爬不出來的人,尤其要把《匱乏經濟學》帶在身邊。──《波士頓環球報》

這本書另闢蹊徑,探討貧窮對人的認知以及選擇能力的影響。──《華爾街日報》

本書統整各家探討匱乏心智架構的理論,其範圍之廣、企圖心之大,尚屬少見。──《經濟學人》

《匱乏經濟學》巧妙融會了故事與學術研究,讓讀者瞭解到匱乏的感受會窄化眼界、扭曲判斷。它對個人發展與公共政策極有啟發。──《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 品克(Daniel H. Pink)

那些想看書卻沒時間看書的人絕對要看這本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作者、哈佛大學教授 吉伯特(Daniel Gilbert)

作者.譯者簡介
作者
森迪爾‧穆蘭納珊 Sendhil Mullainathan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獲頒麥克阿瑟「天才」獎,對於「行為經濟學」的著迷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並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現實中,協助創立了非營利組織ideas42。工作之餘的嗜好包括打棒球、上Google瀏覽搜尋和修理古董濃縮咖啡機。

埃爾達‧夏菲爾 Eldar Shafir

出生在以色列,長居美國,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開設決策、認知科學與行為經濟學的課程。他是ideas42的共同創立者兼科學總監。

曾任判斷與決策學會會長(Society for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羅瑟‧塞吉基金會行為經濟學圓桌會議(Russell Sage Foundation Behavioral Economics Roundtable)成員,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anadia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Research)資深研究員。他也是美國白宮與財政部顧問。夏菲爾是古根漢獎學金得主,被《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 Magazine)選為二○一三年「全球百大思想人物」(100 Leading Global Thinkers)。

 

譯者
謝樹寬

彰化員林人,一九六八年生。台大外文系畢。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新聞節目製作人。喜歡跑步、看棒球、掛網路、填字遊戲。現任職某科技公司從事新媒體研究。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 匱乏的思維模式

1. 聚焦與隧道效應

2. 認知頻寬稅負

第二部分 匱乏製造匱乏

3. 打包與寬鬆

4. 專業

5. 借貸與近視症

6. 匱乏陷阱

7. 貧窮

第三部分 針對匱乏的設計

8. 改善窮人的生活

9. 組織的匱乏管理

10. 每日生活中的匱乏

結語

致謝



導言

既然說螞蟻是忙碌的工人,為什麼還能每逢野餐必不缺席?

——瑪麗.杜絲勒(奧斯卡金獎影后)


我們寫作此書,因為我們忙到非寫不可。

森迪爾對著埃爾達發牢騷。他的待做事項已經塞爆了時間表。進度距離完成的期限已經從「落後」階段發展到「極端嚴重落後」。會議不得不順勢重擬時程。電子郵箱裡該注意的訊息已多到滿出來。他可以想像自己母親老是接不到他電話的受傷表情。他的汽車行照已經過期。而且情況越變越糟。半年前擬定的國外研討會在當時似乎是個好主意,但如今看來卻未必。進度落後已經成了惡性循環。補登記汽車行照讓待做事項又多了一件。一個計劃案因為電子郵件延遲回覆而多走冤枉路;讓它重回正軌意味著更多的工作。生命中延遲未完成的事件堆積如山已陷入崩塌的危機。

花時間哀嘆時間不夠,埃爾達已看出這其中的諷刺意味。但森迪爾似未完全領會,不為所動地描述他的脫身計劃。

首先他決心力挽狂瀾。舊的承諾必須要履行,新承諾則可設法避免。他要對每個新的提案說不。對於舊的方案,他要一絲不苟地確實進行以避免更進一步的延誤。到頭來,這個緊縮措施必將顯現成效。待做事項會縮小到可控管的程度。唯有到那個時候他才會再考慮新的案子。而且他的再出發也必然將更加謹慎。答應「Yes」的情況會變少,而且事先會經過深思熟慮。這件事做起來不容易,卻是非做不可。

擬定計劃讓人感覺愉快。這是必然的。伏爾泰老早就說過:「幻覺乃至高的歡樂。」

一個星期之後,森迪爾又打電話過來:兩個同事正準備出一本書討論低收入美國人的生活情況。他說:「這實在是個好機會,我們應該可以寫一章。」他的聲音,根據埃爾達的回想,完全聽不出有諷刺的意思。

不出預期,這一章「好到不應該放棄」,所以我們決定寫了。同樣不出預期,這又是一個錯誤,我們寫得匆匆忙忙而且進度延遲。不過沒有預期到的是,它是個有價值的錯誤,導出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連結,最終出現這本書。

底下是關於那一章我們背景筆記的摘要。


*在克利夫蘭擔任行政經理的紹恩,一直苦於入不敷出。他有一堆遲繳的賬單。他的信用卡已經刷爆額度。花掉薪水的速度快如流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要過的日子總比他的錢還多。」某一天,他因為高估了自己戶頭裡的錢,而讓一張支票跳了票;他忘了有一筆二十二美元的開銷。每通電話都讓他神經緊張:會不會又是另一個債主打來「問候」他?缺錢可用也影響了他的私人生活。有時吃飯,他付的錢比理當均攤的數額還少。雖然他的朋友能理解,但是感覺卻不大好。

而且情況沒有好轉的跡象。他原先貸款買了一台藍光錄放影機,前六個月無需繳款。但這已經是五個月前的事。下個月他要怎樣支付這筆額外的賬單?他原本就需要拿越來越多的錢,去支付舊的債務。跳票的支票要付大筆的罰款。遲付的賬單代表更多滯納的罰款。他的財務狀況一團糟。陷在債務的池子裡,他已經落在深水區而且快浮不起來了。*


和許多有類似狀況的人一樣,紹恩在財務上聽取了多方的意見,大家的建議非常相似。


*不要越陷越深。別再借錢了。把你的花費降到最低。有些開支刪除掉也許不容易,但你還是要試著想辦法。儘快把你的舊債償清。到時候,沒有了新的債務,你的開支會變得較容易管控。在這之後,仍要隨時警覺不要重蹈覆轍。要學會聰明花錢和借錢。要避免負擔不起的奢侈品。如果真的非借錢不可,要先想清楚把錢還清的代價。*


這些建議的有效程度,對紹恩而言理論遠大於實際。抗拒誘惑不容易。抗拒所有的誘惑更加困難。有件他渴望很久的真皮外套正特價標售。隨著女兒生日逼近,省掉生日禮物的念頭越來越顯得不合情理。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讓他花錢超出原先的計劃。紹恩最後又跌入債務的水潭裡。

我們很快發現森迪爾和紹恩兩人行為的相似之處。沒來得及在最後期限完成的工作就和過期遲繳的賬單一樣。重複約定的會議(多花費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像逾期付款的支票(償付原本就不曾擁有的錢)。你越是忙碌,你就更需要跟別人說「不」。你越是債務累累,你就越需要不去買東西。脫離困境的計劃聽起來很合理,但是卻很難落實。它需要持續的戒慎警覺——去決定哪些該去買或答應去做。一旦警覺心動搖——即使只是時間或金錢上最微小的誘惑——你就會陷得越深。紹恩最後被困在高築的債台裡。森迪爾最後則困在堆積如山的工作計劃中。

這種相似性讓人吃驚,畢竟兩邊的狀況很不一樣。我們通常認為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是不同的問題。它們失敗導致的後果也不同:不良的時間管理讓自己丟臉,或者導致工作表現不佳;不良的金錢管理則可能是更多的罰款或是被列為拒絕往來戶。它們文化上的指涉意涵也不同:進度落後錯過完成期限對一個忙碌的專業人員代表的意義,跟進度落後錯過繳付欠款期限對一個城市低收入的工作者的意義完全不同。他們環境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甚至激發他們的動機也不同。不過,雖然有這些不同,最終表現的行為模式卻是極度相似。

森迪爾和紹恩確實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都感受到匱乏帶來的效應。這裡的匱乏,我們指的是*擁有的比你感覺所需的還要少*。森迪爾覺得自己被時間追著跑;他覺得自己的時間少到無法做完所有必須做的事。紹恩覺得手頭拮据,錢少得付不出所有需要付的賬單。這種共同性能來否解釋他們的行為?有沒有可能匱乏這件事,導致森迪爾和紹恩兩人類似的行為模式?


專文推薦
一位是行為經濟學家,加上一位認知心理學家。兩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是領頭羊,然後讓他們的創造心靈互相激盪,就一定會寫出一本好書。讀者眼前是一本充滿創見、易讀又發人深思的書。一個想在法律事務所晉升合夥人的單親媽媽和一個把半數收入用在繳利息的農婦有什麼共通之處?答案就是「匱乏」。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匱乏以種種想不到的方式影響了我們。-──《推力》作者、芝加哥大學教授 塞勒(Richard H. Thaler)

一本非讀不可的重要書籍……。對於那些給自己挖了洞又爬不出來的人,尤其要把《匱乏經濟學》帶在身邊。──《波士頓環球報》

這本書另闢蹊徑,探討貧窮對人的認知以及選擇能力的影響。──《華爾街日報》

本書統整各家探討匱乏心智架構的理論,其範圍之廣、企圖心之大,尚屬少見。──《經濟學人》

《匱乏經濟學》巧妙融會了故事與學術研究,讓讀者瞭解到匱乏的感受會窄化眼界、扭曲判斷。它對個人發展與公共政策極有啟發。──《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作者 品克(Daniel H. Pink)

那些想看書卻沒時間看書的人絕對要看這本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作者、哈佛大學教授 吉伯特(Daniel Gilbert)

 

精彩試閱
匱乏的思維模式

匱乏不是唯一佔用認知頻寬的東西。想像有天早晨你和配偶起了一番爭執。你工作表現可能不會有太多成效。可能整天下來你的言行舉止看起來都「笨笨的」。可能該閉嘴的時候口無遮攔。為了早上的爭執,你部分的認知頻寬被用在抱怨、苦惱甚至發怒。同時你對其他事物也比較不會花腦筋去思考。從這個觀點看來,每個人都有一些煩惱和需求會影響佔據他的心智。

如此說來,匱乏有何特別之處?

匱乏就它的本質而言,是許多重大的顧慮糾結在一起。它不像婚姻裡的口角隨時隨地可能發生在某個人身上,對金錢的顧慮和對時間的顧慮會糾纏貧窮的人與忙碌的人,而且很少能順利擺脫。窮人必須時刻面對財務上的顧慮。忙碌的人必須對抗時間的顧慮。可以預期地,匱乏給他們其他掛心的事情增加了額外的負擔。它有一致性地、可預期地徵用了認知頻寬。所有人都可能被某種思緒盤踞:富人與窮人都會和配偶爭吵;富人與窮人都可能受老闆的氣。不過,感覺寬裕的時候,有些人心思重重,但是在感覺匱乏時,卻是每個人都會心思重重。

上面的討論引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在我們所有關於匱乏的討論裡,我們會不會只是用迂迴的方式談論壓力?在日常生活裡,「壓力」(stress)這個詞被廣泛使用來代表許多意義。不過在科學上,我們對於壓力的瞭解已經有相當大的進展。我們已經能夠較確實掌握一般性的壓力反應其中的生物化學。我們甚至可以辨認出幾個相關作用的分子——糖皮質激素(例如可體松)、去甲腎上腺素、血清素——以及它們的一些功能。這些知識讓我們可以更謹慎去考量,是否壓力是匱乏影響心理後所產生的生物機制。

即使根據我們的數據,也有理由相信壓力在其中扮演了一些角色。我們不難預期,體驗到匱乏感讓人感受壓力。例如在收成的研究裡,我們發現收成後的農夫比他們收成前較無壓力。我們也發現他們心跳頻率有相當程度的減慢,這經常是用來測試壓力的衡量標準。

除此之外,壓力似乎並不是造成我們所觀察到的諸多效應的主要驅動力。一些最重要的效應必然與匱乏課用了我們所稱的認知頻寬。相對之下,壓力並沒有造成這些可預期的效應。有些研究發現壓力強化了工作記憶。另外也有一些研究發現了不同的證據,顯示執行控制力在有壓力的時期反而可能提升。當然,壓力的效應長期而言仍有不同,不過就我們所研究匱乏的效應是即刻的:在購物商場的研究裡,僅只是提醒人們有關於金錢的問題就對他們的認知容量產生了立即的效應。再者,我們的實驗也展示了提升表現(專注紅利)與弱化表現(認知頻寬稅負)的特殊形式,這個模式無法單用焦慮和壓力來解釋。

最後,把這一切只設想成壓力和憂慮的結果,將錯失一個更深層的重點。認知頻寬稅負的發現並非單獨存在的現象。它作用的出現與專注紅利或是隧道效應決定我們的選擇,都是源自同樣的核心機制。單獨把焦點放在壓力就忽略了這些更深層的關聯,到頭來將限制我們對匱乏思維模式的理解。

認知頻寬稅負意義為何

我們在本章一開始的幾個小故事若從認知頻寬稅負的角度來看,也許就變得顯而易見。你應當不會意外,速食店收銀員在火車經過時,會沒聽到客人的點餐。同樣的道理,你(還有她的經理)也應該不會意外,當她腦子裡想著不知如何繳這個月房租時,她會忽略了客人點的薯條。她並不是漫不經心。她只不過是心思重重。像是「我該不該再承受信用卡逾期繳款的風險?」這類的想法對她就像火車經過一般震耳欲聾。準備提出行銷計劃的經理試著想專注在女兒的球賽。但是在她自己發現到之前,她腦子裡已經開始在思索她的行銷案。大學生想專心準備眼前的考試,但是卻被如何應付註冊學費的思緒一直打斷。當你的心智被課用時,即使要微笑保持愉悅都有困難。店員無意間頻頻對粗魯的顧客發脾氣。父母斥責自己的子女。認知頻寬的稅負導致心不在焉。學生會忘了自己讀書會的聚會。服務員把客人點的菜弄錯。

認知頻寬稅負以令人訝異而且強有力的方式改變我們。令人訝異的不光是它的存在,而是它造成影響的程度。心理學家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認知的負載量對行為的眾多面向所造成的衝擊。其中一些最重要的行為在這幾個小故事裡得到呈現:從分心、善忘、到衝動控制。這些效應的規模說明了認知頻寬稅負對眾多行為的實質性影響,甚至包括耐心、容忍、專注、和盡心竭力這類經常被歸納為「人格特質」或是「天賦」的行為。我們經常歸諸於天賦或人格特質的行為有很大一部分與認知容量和執行控制力有關。餐廳經理用慣常的方式來解釋自己店員的行為——能力不足、缺乏動機、或是教育程度不夠。認知頻寬被占用同樣也可能是一個原因。忙碌的業務經理當她責罵自己女兒時,像是一個糟糕的父母。財務狀況拮据的學生,連簡單的試題都會答錯,看起來像是能力不足或是懶惰。但是這些人其實並非能力不足或欠缺愛心,而是認知頻寬被嚴重課用了。問題不是出在人身上,而是在於匱乏所造成的環境。

回想一下前面我們開啟太多程式導致電腦運作緩慢的比喻。假想你自己坐在這部電腦前面,不知道有其他程式還開著。當你的瀏覽器緩慢地從一個網頁邊換到另一個網頁時,你很可能會做出錯誤的結論。你可能心裡會想,這台電腦真是有夠慢,不知道處理器負載太多任務而以為電腦本身就慢。同樣的情況,你可能把因為匱乏而心思重重的人誤解為天生能力不足。這正是速食店經理對他員工的看法。和這位經理不同,我們要特別強調,並不是貧窮的人認知頻寬比較低。我們的意思恰恰相反。我們要說的是,所有的人,當他們變窮的時候,有效認知頻寬會變少。

上述這一切也暗示了,我們必須擴大我們對匱乏的定義。當我們想到擁有的東西太少(時間、金錢、卡路里),我們把重點放在具體事物的匱乏:享樂的時間較少、可供花費的錢較少。認知頻寬稅負提出了另一個可能是更重要的欠缺。我們現在必須用更少的心智資源來應付問題。匱乏不止導致我們過度借貸或是無力投資。它也讓我們生活的其它面向變得綁手綁腳。它讓我們變得比較笨拙。它讓我們變得更為衝動。我們只能用較少的心力來應付,用較少的流動智力和較弱的執行控制力——生活也變得更加不容易。

窮蜜蜂與富黃蜂

任何人造的建築都比不上一座蜜蜂的蜂巢還仔細。年輕的工蜂大口吞下蜂蜜以分泌出少量的蠟。它的轉換幾乎不成比例:一磅的蠟需要八磅的蜂蜜,相當於九萬隻蜜蜂從花朵採蜜所蒐集到的量。蜜蠟被蒐集成小塊狀,蜜蜂便會聚集在一起,利用體溫來加熱以打造它的形狀。蜜蜂就這樣慢慢如瓷磚排列一樣造出蜂巢。這個工程全靠一點一滴累積,而且上頭並沒有老闆的監督。你可以想像一下用一粒細沙、一粒細沙慢慢堆出沙灘的城堡,從頭到尾沒有停下來估算進度到哪兒,而且也沒有任何人提供指示。想像一下幾百個朋友和你在黑暗中一起做這件事。但是蜜蜂做到了。蜜蜂造出蜂巢的隔牆,令人贊嘆地,交點都是一百二十度,以目視看來都是完美的正六角形。每個隔牆厚度不到○.一公釐,誤差範圍只有正負○.○○二公釐。這只有二%的誤差容許度──以建築標準而言已相當不錯。相較之下,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對於建築的加工夾板寬度,允許的誤差容許度是一○%。

黃腰胡蜂也是要築巢,不過牠們築巢用的是泥土。接下來牠們會用毒針刺死蜘蛛,最多可以把二十幾隻蜘蛛塞入牠們的巢中,在上面下蛋,並把蜂窩封起來。孵化的幼蟲以這些屍體為食,在封閉的巢穴裡過冬。和蜜蜂不同的是,黃蜂並不是優雅的建築師。蜂巢每個隔間大致成圓筒狀,但是排列很不整齊,完全不像蜜蜂那般精準。

為何蜜蜂建造如此精密的建築而黃蜂卻如此雜亂?原因在於匱乏。黃蜂的建築材料非常充裕──泥巴。蜜蜂的建築材料相當稀缺:蜂蠟。蜜蜂的蠟──就如小行李箱的空間和艱困時期的現金一樣──需要儘量節用。建築不良就意味著浪費蜂蠟,這也成了追求效率,必須細密打造的動機。相對的,黃蜂有充裕的材料,有大量的泥土可以揮霍。黃蜂可以容許寬鬆──建造得隨意雜亂一些──因為牠們的建築材料很廉價。蜜蜂辦不到是因為牠們的材料昂貴。

有些時候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窮人與富人的身上。想像一下在打包一個行李箱之前,你把要帶的東西先攤在床上,依照物品的重要性從左到右依次擺放。如果這次要出門三天,第一套內衣褲應該在最左邊;第五套則在最右邊。你現在開始把重要的東西由左到右依序放到行李箱裡。在行李箱裝滿時應該已經放下不少東西,這時候要放的應該已經是你不太在意的物品,像是第五套內衣褲這類的東西。「富人」行李箱裡享有的空間來自於他放棄無關緊要的物件。「窮人」行李箱已經塞滿了,但仍有些很重要的物件無法放入。空間對小行李箱而言相當珍貴,隨著行李箱變大,空間的限制也就越來越無足輕重。經濟學家把它稱為「邊際效用遞減」(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你擁有的越多,每個再增加的物件對你就越沒有價值。

這裡幾乎可以說是一整套經濟學的運作邏輯:窮人的寬鬆較少是因為情況不允許。供打包的材料──也就是行李箱裡的空間──對富人而言就如泥土一般廉價,但對窮人就如同蜂蠟一般昂貴。所以富人打包就像黃蜂,隨意、無效率、而且具有寬鬆。窮人就如同蜜蜂,仔細精打細算,而且不存在寬鬆。

它同時也有深層的心理學運作。當富人和窮人打包打到一半暫停下來,他們各自都還有一些東西在行李箱外。由於沒有放入的物品對窮人而言具有更大的價值,這些物品會成為吸引他們的焦慮。窮人對這些物品出現隧道效應忍不住會去想:「我能不能重新安排,把這些也擺進去?」打包這件事抓住他的注意力,因為沒放進去的東西可能很要緊。當富人停下來時,還沒放入的東西已經不太重要。它們也可以加進去,也可以放著不管。富人留下了寬鬆是因為他們對打包這件事已經不太投入。

我們從寬鬆得到什麼?

房子不過是把東西堆放在一起,上面加個蓋子。

──喬治.卡林

這些寬鬆會跑哪裡去?如果你的情況和大部分人類似的話,那自己檢查一下就可以。你只要到廚房看看食物櫃,裡面應該有不少很久之前買的東西。這種情況並不是特例。全美國家庭的廚房櫃子裡都是一堆幾百年沒用過的料理湯包、果醬和罐頭食品。這種現象尋常到食品研究者專門給它取了個名字:他們把這類物品稱之為「櫥櫃棄兒」(cabinet castaways)。有人估算過從雜貨店買回來的物品,大約有十分之一最後會變成櫥櫃棄兒。

註:我們會留下如此多廢棄物的理由,是經濟學家所稱的「選擇價值」(option value)。我們買東西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是否會用到,但是我們衡量擁有它在身邊預防萬一這個選項的價值。心理學可能比這個簡單的敘事還要再複雜一點。我們認為,在匱乏的狀況下,人們會考慮得更仔細──也就是聚焦──仔細衡量它最終被使用的機率,謹慎評估它的選項價值,而不是平淡做出「預防萬一」時的選項。

事實上,許多人家裡也是棄兒的博物館。你可以回想一下上次你搬家或是清理一個櫃子時的情況,「我怎麼不記得我買過這個!」這些櫃子裡的棄兒實在太常見,以致於你真正稀缺的通貨已經不是錢而是空間。有些人需要到外面租用自存倉庫來堆放自己的東西。根據估計,美國每年花在個人倉儲的費用超過一百二十億美金,相當於音樂消費的三倍。事實上,美國個人倉儲業存管物品的空間超過二十億平方英尺。美國的自存倉儲協會曾提到「自存倉庫的總面積可以同時容納所有美國人站在裡面。」

毫不令人意外,自存倉儲事業的發達,與充裕造成的寬鬆有緊密的關係。有作家在《紐約時報》雜誌如此寫道:

「倉儲行銷解決方案」顧問機構總裁德瑞克?奈勒告訴我:「人性的怠惰一直是自存倉儲業者的好朋友,因為只要放進去之後,沒人會想再花整天的時間把東西從倉庫搬出來。只要他們付得起錢,而且心理上覺得自己負擔得起,他們就會永遠把東西擺在那裡。」不過現在不一樣了(指的是二○○八年之後的經濟大衰退),他說:「現在有些人需要不時注意自己的信用卡賬單,他們開始注意自己寄存的東西,覺得每個月花一百美金寄放也許不值得,所以乾脆把東西處理掉。」

寬鬆讓我們可以不去理會被我們棄置的物品。它讓我們可以臨時起意買一罐有異國風味的罐頭湯或是一架遙控模型飛機。有了寬鬆,我們就感覺不到有需要去追問某個物品到底有什麼用。我們不會問自己「我該怎麼好好利用,讓它能物超所值?」或是「我真的會穿這雙顏色鮮豔的鞋子出門,好證明當初買它而不是買條褲子的決定是對的?」。因為這裡沒有取捨的問題,我們想的只是:「有何不可?」寬鬆讓我們擺脫取捨問題,它授權我們喜歡買就去買,不需要其他考量。

這樣子導致的結果,自然是缺乏效率與浪費。我們很閒的時候,會到處遊蕩把時間浪費了。花幾分鐘做這,花幾分鐘做那,不知不覺就耗掉幾個鐘頭。最後一天下來,十六個小時清醒的時間可能只好好利用六個小時。我們會花一個禮拜的時間去做一個理應兩天就完成的工作。在這裡,我們同樣指的不是你事先設想排定「沒什麼重要事情要做」的時間。我們這裡指的是那些根本未經安排的時間。當我們有空閒的時候,很輕易就會把時間浪費掉。當我們手頭充裕的時候,我們會買一些將被我們丟棄並遺忘的東西。到頭來有一堆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間,裝滿了從不想吃的料理包的食物櫃,以及堆滿自存倉庫,那些曾經擁有但被我們遺忘的東西。

書名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老是覺得時間和金錢不夠用?
作者森迪爾‧穆蘭納珊、艾爾達‧夏菲爾
分類經濟/金融/趨勢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9573275541
語言繁體中文
購買連結https://tw.buy.yahoo.com/gdsale/匱乏經濟學-為什麼老是在趕deadline-為什麼-8624963.html?co_servername=f8d78e17f7fc866fd4c0547de27c5982
所提供之商品資料來自Yahoo奇摩購物中心,若有任何錯誤,或贈品已更換、優惠內容已結束者,皆以購買當時之Yahoo奇摩購物中心所公佈資料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