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邵廣昭
1951年生於基隆市,1983年底美國紐約州大Stony Brook生態進化系博士。回國後即服務於中研院動物所,1991-1994年出任首任海大海生所所長,1996-2002年接任中研院動物所所長,2004年起代理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曾任中華民國魚類學會理事長,現任海大講座教授。
回國迄今三十多年來,投入台灣本土魚類分類、生態及演化的研究,以及魚類及海洋保育及海鮮指南等工作。已發表約兩百篇學術期刊論文、五百篇以上技術報告、卅餘冊專書,包括《台灣的珊瑚礁魚類》、《台灣魚類誌》、《墾丁魚類圖鑑》、《台灣常見魚貝介類圖說》及《魚類觀察入門》、《魚類圖鑑》等。
對魚類多樣性科學及教育的貢獻包括:發表近三十種世界新種魚類及五百種以上台灣新紀錄,典藏台灣最完整之魚類標本,所建置之《台灣魚類資料庫》每月上網點閱人數達數十萬人,2005年負責主辦「第七屆印度太平洋魚類學國際會議」,有數百位學者前來台灣與會。2002年起推動台灣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的整合及開放,已建置TaiCOL, TaiBOL, TaiEOL及TaiBIF等國家入口網。
陳麗淑
1962年生於台北市,1997年取得澳洲詹姆士庫克大學海洋生物系博士學位。自1985年碩士班起,即隨中研院邵廣昭教授從事魚類研究;留學澳洲期間,隨Howard Choat教授在大堡礁潛水從事珊瑚礁魚類研究。
回國後任職於海洋科技博物館,擔任展示教育組主任負責展示規劃及海洋教育推廣執行。除著有《海水觀賞魚(一)》、《海水觀賞魚(二) 》、《台灣常見的珊瑚礁魚類》、《魚類觀察入門》、《我的海洋酷朋友-主題觀察別冊》等外,並有通俗文章散見各水族雜誌。
【關於繪者】
黃崑謀
1963年生於台東,復興商工畢業。自小生長在美麗鄉野及淳樸農村,與大自然的蟲魚鳥獸朝夕為伍,埋下日後對生態記錄及動植物觀察的熱情因子。1998年進入遠流出版公司,展開了長達十年、持續不斷以彩筆描繪台灣土地的歷程。
創作題材與畫風極為多元,從自然生態到人文建築、從寫實到寫意、從兒童到大人……細緻繁複的筆調與豐富瑰麗的色彩,在在令人驚豔。
十年間,分別與郭城孟、李乾朗、邵廣昭、趙榮台、凌拂、劉克襄等人合作,出版十餘本作品,包括【觀察家】系列以蕨類、古蹟、魚類、野菇為主題的入門專書,還有《台灣昆蟲大發現》、《帶不走的小蝸牛》等,並曾多次榮獲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聯合報讀書人好書獎。
賴百賢
1964年生於台北市,復興商工畢業後,任職宏廣卡通公司高級背景師15年,由於喜歡大自然和海釣,對魚類有一份特別的熟悉感,非常幸運能參與這份創作。現職為藝術工作者,全心創作油畫,兼任台灣北海岸藝術協會常任理事一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