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做自己健康的主人!別讓不及格的就醫常識,害了你的健康!看病要看對科,不要病急亂投醫,最後沒藥醫。 看病、治療如同考試,事先做好功課,擁有就醫常識,才能更容易恢復健康。 我們都知道生病、不舒服的時候要看醫生,不過多數人並不清楚明瞭現在的醫院分級制度的差異何在?甚麼狀況應該去診所就診、甚麼時候應該直奔大型教學醫院掛號?或是,該不該掛急診?應該要看哪一科?以及,該詢問醫師哪些問題才能清楚了解自己的病況?如果醫生要求做檢查,哪些檢查需要三思? 至於已經就診掛號了,醫生的診斷是不是就是不容置疑的?那些朋友形容有神奇療效的藥物是不是也應該嘗試?定期做健康檢查報告正常,是不是就代表身體完全健康?……諸如此類的問題,在生活中不勝枚舉。雖然我們也許不需要常常看醫生,但若是因為弄不清楚看病的要領,將因此失掉寶貴的健康、甚至性命。 看病、治療如同考試,事先做好功課,才能更容易恢復健康。本書就是在教你找對醫院、看對醫師、正確用藥以及醫病溝通要領,破除健檢迷思,並教你避免院內感染的技巧。 重點提示: ◎家庭醫師是你和全家人維持健康的最佳夥伴;婦科、內科、小兒科醫師,都可以是家庭醫師。 ◎出現過敏症狀或胸痛,不要輕忽,應馬上找醫師或掛急診;但發燒、胃灼熱等現象,可以先用簡單方式緩解。 ◎尋找良醫的時機,應在你身心健康時;生病痛苦時,很難頭腦清醒地找到好醫生。 ◎定期健康檢查,不代表身體一定健康;有效的健康檢查,需要「量身訂做」。 ◎尋求治療的第二意見時,建議挑選不同醫療體系的醫院及醫師;急症時,應立即處置,不適合找第二意見。 ◎別人的解藥可能是你的毒藥,不可以隨便分享;貴的、新的藥也不見得適合你。 ◎對即將進行的手術了解愈多,則手術成功機率愈大;事前準備充分,則術後恢復就愈快。 ◎要避免院內細菌感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洗手、洗手、再洗手;潮濕的東西最容易沾染細菌,造成感染。 【名人專文推薦】 ◎蘇正隆(書林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長、台灣翻譯學學會執行長)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網路與書》發行人) 目錄:◎PART1:找對醫院看對醫師【醫院與醫師】 ‧1.醫院與診所有何不同?該去醫院或診所看病? ‧2.穿上白袍的都是醫師嗎?醫師有分很多種嗎? ◎PART2:判斷哪些症狀要看醫生【症狀與健康】 ‧1.「咳嗽」何時該看醫生? ‧2.「頭痛」何時該看醫生? ‧3.「胃灼熱」何時該看醫生? ‧4.「腰痛」*「背痛」何時該看醫生? ‧5.「胸痛」何時該看醫生? ‧6.「發燒」何時該看醫生? ‧7.「嘔吐」何時該看醫生? ‧8.「關節受傷」與「運動損傷」何時該看醫生? ‧9.「過敏反應」何時該看醫生? ◎PART3:求診要領與醫病溝通技巧【掛號與看診】 ‧1.報章、雜誌、網路上,每天都有醫療訊息,我該如何篩選? ‧2.我要如何分辨醫藥「新聞」或「事實」? ‧3.如何辨識醫療報導的可信度? ‧4.什麼樣的醫學研究是可以信任的? ‧5.我應該讓固定的醫生看診嗎? ‧6.看醫時該準備什麼?穿著注意事項為何? ‧7.我所準備的病歷,應具備哪些內容? ‧8.看診時該如何向醫生陳述病情與提問? ‧9.看診時一定要問的問題? ‧10.如何維持良好的醫病關係?如何做個好病人? ‧11.如何做個聰明的病人? ‧12.如何找到好醫生? ◎PART4:檢查須知與尋求第二意見【健檢與診斷】 ‧1.健康檢查的意義及功能是什麼? ‧2.每年都要做健康檢查嗎? ‧3.若要做健康檢查,要做哪些項目? ‧4.哪些檢查做之前要三思? ‧5.如果醫師要我做某項檢驗,我該知道什麼? ‧6.哪些疾病容易被誤診? ‧7.何時是尋求第二意見的正確時機? ‧8.什麼情況,不適宜尋求第二意見? ‧9.為什麼病人對尋求第二意見,會有很多顧慮呢? ◎PART5:正確用藥與避免手術疏失【用藥與手術】 ‧1.如何正確用藥? ‧2.哪些是用藥前必問的問題? ‧3.剛上市的新藥比舊藥好嗎? ‧4.自費藥比健保藥好嗎? ‧5.原廠藥比學名藥好嗎? ‧6.如何確保手術的安全性? ‧7.( 手術前中後Q&A ) ◎預防院內感染與提升照護品質【住院與照護】 ‧1.如何預防院內感染? ‧2.哪些場所及行為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3.( 感染Q&A ) ‧4.( 醫療常識Q&A ) |
書名 | 一定要懂的就醫&住院醫療常識:台大醫學博士教你做個聰明病人 |
---|---|
作者 | 張之申 |
分類 | 其他醫療保健/減肥塑身 |
出版社 | 原水文化 |
出版日期 | 2010-11-18 |
語言 | 繁體中文 |
ISBN | 9789866379383 |
購買連結 | https://tw.buy.yahoo.com/gdsale/HD3048-8104151.html?co_servername=f8d78e17f7fc866fd4c0547de27c5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