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暢銷修訂版]介紹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暢銷修訂版] |
|
【內容簡介】 美國Amazon 家庭類TOP100雄踞1500天口碑暢銷書! 教養講座課程迴響熱烈,幼稚園家長催生成書!
◎第一本全方位教養專書:結合腦神經科學知識+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正念教養建議。多面向探討親子關係,為一大突破。 ◎回歸教養本質,從父母的經驗出發,不同於只強調KNOW HOW的教養書。 ◎從父母角色進行省思,提供雙向、實現「親子共好」的教養觀。
父母不是神,也會犯錯、生氣、不知所措! 為什麼明明很愛孩子,卻又常常氣他氣得半死? 小時候最討厭父母說的話,總是對孩子脫口而出?
腦神經權威×幼教專家聯手step by step親子互動剖析×教養解決方案! ✔父母與兒時經歷創傷的自己和解。 ✔同理孩子的真實想法,重新建立正面、健康的親子關係。 ✔同時提升孩子大腦成熟度、社交互動經驗!讓孩子學會辨別情緒並能體諒他人,在身心平衡中成長!
「媽媽,妳小時候也討厭買新鞋嗎?」 ──原來,童年的創傷經驗,影響我的教養態度!
「面對兒子的哭鬧,我除了無奈竟還有異樣的恐懼」 ──原來,過去未處理的創傷,讓我成了內心脆弱的父親!
兩位作者先從父母角度、自身經驗出發,再從專業領域──「腦神經科學」與「兒童心理發展」進行分析,為人父母者為何會陷入不能解決的教養困境?總過度糾結於生活中的問題,常受情緒影響而反應過度,卻忽略了孩子是該受到照顧的對象。
為了孩子的成長發展,本書以【29個教養練習題】引導父母透過自省與回頭檢視自身的童年經驗,提醒父母在每個判斷的當下應該有意識地選擇自己的行為;再透過【9個大腦運作VS.教養模式】深度剖析左右腦運作差異、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
從心理、生理雙向角度出發,分析大腦「記憶」的過程,找出「過去」如何影響現在!更透視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現,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達到「親子共好」的互動關係!
Step by step親子互動剖析×教養解決方案,改變關鍵階段的當下想法,就能扭轉教養態度!
【Step1】父母先思考自己的過往經驗,是否影響了自己的教養態度! 父母的教養習慣是左腦模式還是右腦模式?常用邏輯思考孩子的問題,還是同理孩子的情緒?是因循習慣教養,還是自覺的正念教養態度? ●1.陪伴孩子時,常心有旁騖、心不在焉? VS. 專注當下,秉持正念教養之心 ●2.只專注教養目的,忘了享受陪伴過程? VS. 教養孩子等於終生學習 ●3.常不經思考而過度教養,事後又後悔? VS. 暫停一下,採取有彈性的反應 ●4.只看到孩子行為的表象 VS. 直觀孩子的真實想法 ●5.一直糾結在當下的情緒 VS. 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刻
【Step2】確認孩子現在是右腦發達,還是左腦發達? ●1.一~二歲寶寶基本上是右腦動物,當父母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右腦和孩子互動,有助於親子關係。 ●2.學齡前兒童,連結左右腦的胼胝體尚未成熟,不易用話語表達感受,常遭到父母誤解是愛亂發脾氣。 ●3.小學階段,孩子的左腦大量使用,甚至勝過右腦,因此幫助孩子發展右腦,並與左腦整合很重要。常和孩子談談他們的想法、回憶和感覺,可以深化孩子自我認知和提升社交技巧,培養孩子辨別情緒與體諒別人的能力。
【Step3】重新調整有助孩子發展的互動模式! ╳當父母只顧及自己當下憤怒、無奈的感受,而不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和孩子建立親密且有意義的關係時,就可能遭遇困難。 ╳當父母只顧慮孩子、一味尊重孩子的想法,卻忽視自己內在的感受,就可能在替孩子行為設限上遇到困難。 ✔父母必須滿足孩子對愛和撫育的需求,同時建立經驗,把規範帶進複雜的親子互動關係中,才能成就健康良好的關係。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記憶與覺察:與內在小孩相遇──讓人心煩意亂的不是孩子,是我們自己! 「過去」的情感包袱,會影響現在的教養態度! 媽媽,妳小時候也討厭買新鞋嗎? ──童年的創傷經驗,影響我的教養態度! 面對兒子的哭鬧,我除了無奈竟還有異樣恐懼 ──未處理的創傷,讓我成了內心脆弱的父親 分析大腦「記憶」的過程, 找出「過去」如何影響現在!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大腦處理經驗的「記憶」機制 ──證明良好的親子互動可提升孩子大腦成熟度!
第二章 故事與認同:說我們的生命故事,和孩子一起成長! 生命故事是一種媒介,除了理解自己,也能和別人溝通 還好左右腦會互相合作!-輸入-內在處理-輸出,我們是這樣認知再反應! 感受左右腦合作模式,才能無礙地解讀生活經驗 說故事幫助你更認識自己也更幸福!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左右腦共同合作」來敘述故事,才能幫助孩子,感知並創造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章 情緒與連結: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情緒,是建立溝通的第一步! 是孩子不乖,還是你不懂孩子的心? 一個窮忙、缺乏感知的父親,因為記錄人生故事而重新找回活力 從共鳴、感同身受到同理心,是親子溝通融洽的基礎 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再給予適合孩子的讚美 知道情緒如何影響自己與他人,才能打開對話之門! 整合性溝通家庭,讓孩子既有獨立個性又能彼此尊重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大腦「情緒」演化史:從自我適應到與孩子內心溝通
第四章 回應與溝通:建立親子間親密的連結路徑 溝通無時差、內心頻率一致,才是健康的親子關係 孩子為什麼哭鬧?──孩子哭鬧,是要表達「媽媽,我需要妳!」 孩子為什麼缺乏安全感?──孩子的想法不被理解,就無法建立人我關係 你真的聽懂孩子的話了嗎?──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一味地否定! 媽媽,妳怎麼了?--不要告訴孩子「我很好」,讓孩子了解妳的真實感受 為什麼我不能和孩子好好溝通?──尊重孩子和自己的感受、不評價孩子 你和孩子的溝通是交心,還是交談?──融入內心比交換訊息更重要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孩子需要父母權變回應來刺激大腦連結!
第五章 依附與互動:孩子迎向世界的安全堡壘──你和孩子的依附關係是哪一種? 健康的親子依附關係,能讓孩子積極、正向面對生活 安全型依附──良好依附關係會帶給孩子安全感 逃避型和矛盾型依附──親子互動淡漠、缺乏情感 紊亂型依附──受虐的孩子容易產生情緒障礙與暴力傾向 親子依附關係會影響溝通模式 為孩子建立良好適應模式──親子關係可以改變,依附關係也會改變!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基因、經驗、依附關係,決定了孩子能否快樂成長!
第六章 反思與改變:找出自己的問題,才能改變孩子!──解讀生活,找出成人自己的依附關係 愈理解自己的生活,和孩子間的依附關係愈健康! 釐清自己的依附情結,才能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重新敘述自己的生活,在敘述中漸漸理解自己、療癒過去的自己 激發右腦思考模式,打開成長之門 排拒型(成人)VS.逃避型(孩子) 學習自我暗示,在自我省思中撫育自己 焦慮型(成人)VS.矛盾型(孩子) 找出問題的癥結,展開療癒和成長 未解決型(成人)VS.紊亂型(孩子)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父母的成長過程,如何影響孩子的依附關係?──從成人依附訪談中了解自己!
第七章 思考與行為模式:為什麼你和孩子又親密又疏離? 為什麼明明很愛孩子,又一天到晚罵他?──你選擇高層次路徑?還是低層次路徑? 媽媽前一刻還好好的,下一秒就翻臉生氣──不加思索就反應的低層次路徑,容易讓孩子困惑、恐懼 無法從過去泥淖中自拔的爸爸,傷害了女兒──受困於低層次路徑是怎麼一回事? 如何解決?──反省你的內在歷程,開啟對過去創傷的療癒過程 創傷與失落經驗的解決──站在孩子的角度反思問題,注重孩子的感受 從創傷和失落經驗中解脫──從自我批判轉為自我接納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你掌心的大腦:大腦究竟是如何作用?
第八章 失連與修復:面對親子衝突,怎麼與孩子好好和好? 想為孩子設定規範,卻讓親子關係更緊張? 週期型失連與良性破裂──及時關懷,修復關係 設限型破裂──持續和孩子保持連結,重新調整情緒是關鍵 惡性破裂──和孩子一起反思內在情緒經驗,有助於修復關係 你常因為怕丟臉,而無法同理孩子的情感需求?──在羞愧狀態下→過度關心他人的看法→被對或錯的念頭左右 修復──最具挑戰性的教養時刻和問題,也是成長和復原的好機會 啟動修復機制──關注你和孩子的感受是關鍵! 幫助孩子發展平衡油門和煞車的能力──對孩子說「不」,但不能讓孩子喪失自我信念 為孩子設限,也要允許孩子自己做決定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連結與自主之間的緊張關係──複雜的系統和心理健康
第九章 同理與反思性對話:發展心智直觀能力,以身作則,讀懂孩子的心 孩子會觀察父母,也藉此了解父母──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父母用心扮演自己的角色──有意圖、自我覺察的態度,鼓勵孩子認識自我 心智直觀──發展孩子的心智直觀能力,學習理解他人 心智元素──理解創造內在世界的基本心智元素,對親子之間的對話有益 反思性對話──在親子互動中,採取心智直觀的立場 創造同理文化──鼓勵家人分享情緒、學會體諒,為孩子樹立榜樣 【教養練習題】 【聚焦:大腦運作VS. 教養模式】 反思性對話與人際溝通,有助於孩子深化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後 記] 養兒育女是一段自我發現之旅 [致 謝] |
書名: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暢銷修訂版]:全美理財教育專家給父母的建議作者: 丹尼爾‧席格,瑪麗‧哈柴爾譯者:李昂分類:親子教養出版社:野人出版出版日期:2018/01/04ISBN:9789863842484語言: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