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
【書籍簡介】一本寫給上班族的知老實用手冊照顧父母,也為未來的自己做準備 關於「老」,我們知道的太少,準備的也太少。 不管是父母的,或是你自己的。 面對「老之將至」,你要倉皇的摸索,還是優雅的預習? 「那年,父親七十九歲,中年曾動過心臟手術的他,身體雖稱不上硬朗,但生活打理、行動力皆自在裕如,以致雖見形體顯現老態,但我們卻總是輕忽他已步入遲暮之年……直到某日他在公園跌倒,摔斷了髖關節,接連引發的骨牌效應,讓我們在其生命的最終章,經歷了一次刻骨銘心的學習之旅……」 如果你是在職場打拚的上班族或職業婦女,甚至是全職家庭主婦,你知道什麼人,會讓你當下的生活出現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 日本財經商業雜誌《日經Business》在二○一四年九月,以〈隱形照護,一千三百萬人的強震〉為題,宣告日本中年世代正進入照護的「震央區」,因為他們屬於「團塊世代」(戰後嬰兒潮)的父母,在這一年已全數跨過六十五歲。高達一三○○萬名中高階上班族,從此成為白天在職場賣命,晚上還得當長輩看護,隨時可能因體力透支而折損的「隱形照護者」。 根據估算,在台灣有高達二二○萬的上班族,此刻正面臨失能長輩照護的壓力;且近六成五的企業之員工曾因照護問題而離職。雖然最快於二○一八年,台灣長照保障的拼圖即可完成,但由於長照保險將參照全民健保只要一出生就納保,且可視情況調整費率,未來除保險費用可能逐步調高,還可能出現如同健保「政府給付金額逐步降低、民眾自費服務卻調升」窘境。因此,無論是規畫長輩或自身養老的保障,都應避免過度依賴政府的社會保險,才是上策。 你要倉皇的摸索,還是優雅的預習? 隨著科技與醫藥的發達,如今高齡或超高齡老者比比皆是。然而夾在孩子與父母、婚姻與工作之間的「三明治世代」愈來愈多,甚至儘管自己退休了,未來還得繼續照顧自己的父母。然而關於長輩因老化而引起的諸多病症及生死關頭之決斷,只是小小上班族的你我又該如何招架? 此外,當爸媽過了65歲,各種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相關問題,也會接踵而來: 關於醫療── ●如何確認爸媽是否罹患失智症?該看哪一科,該做哪些檢查? ●哪些疾病易造成長期臥床?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 關於長照── ●身為年老雙親的主要照顧者,該事先做哪些準備? ●外籍看護怎麼申請,該怎麼選擇適合的外籍看護? ●萬一爸媽需要長期照顧但自己又無法抽身,該如何選擇優質的安養機構? 關於財務── ●該不該買長照險,怎麼買最聰明? ●退休後至少要多少錢才夠用?退休後最適合的投資工具是? ●申請外籍看護費用如何計算?照護機構收費標準各不同,如何避免糾紛? 關於法律── ●該如何避免長輩離世後的遺產繼承問題? ●當爸媽判斷能力不足,如何利用監護與輔助宣告制度加以保護? 本書作者以親身經歷為出發,耗時一年,走訪老年醫學專科醫師、律師、安養機構負責人、跨國人力仲介公司、保險公司、投資顧問公司等,並蒐集相關報導、報告、論文,希望藉由此書,給廣大上班族一些建議與提醒,並帶領讀者預覽老後的風景,知老、惜老,而後護老。 期待無論是年輕或中年的讀者,都能將此書視為一本人生的使用手冊、預約未來幸福生活的導讀本。【書籍目錄】推薦序 一本最豐富實用的知老參考書/王崇仁 推薦序不因照顧長輩,而失去本來的自己/廖修譽 自序你要倉皇的摸索,還是優雅的預習? 前言 學校不教、公司不管,一堂最重要的人生必修課PART 1 當爸媽過了65歲 第1章 如何讓年長者保持健康的身心? 面對退休的適應過程/打造自己專屬的時間表/靠學習找回人生的價值/ 了解高齡學習特性,助長輩一臂之力/建立家庭以外的支持系統/斷捨離的練習/ 打造年長者的旅遊計畫/養成運動習慣/管好三高,從飲食下手/ 定期健康檢查,預防疾病上身/讓沙場老將再創高峰 第2章 為財務做準備 退休後至少要多少錢才夠用?/重新檢視與調整長輩原有的保險/ 該不該買長照險,怎麼買最聰明?/退休後最適合的投資工具/ 關於投資,該避開哪些風險?/善用信託,護老本保自尊 第3章認識安養機構 不是每個高齡者都適合自宅養老/讓爸媽住安養機構,也是一種孝順/ 如何選擇優質的安養機構? 第4章 避免身後繼承糾紛 爭奪家產,不是有錢人的專利/是否生前就該將財產過戶給子女?/ 過戶後若子女不孝,能否要回財產?/死後留下來的,不一定都是遺產/ 未立遺囑可能產生的六種困擾/繼承事宜以遺囑為優先/ 提早立遺囑,是一件健康且負責任的事/寫遺囑有哪幾種形式?各自的效力為何?/ 遺囑經過「公證」或「認證」是鐵則/應繼分、特留分、扣還、歸扣、扣減權的意義/ 遺產贈與特定人士或團體時,該注意什麼?/為避免紛爭,遺產分配要注意「比例原則」/ 希望的喪葬方式,也要寫在遺囑裡/遺囑中最好要有指定執行者/ 若想更改遺囑該怎麼做?/如何利用遺產節稅? 第5章 預防終末期可能產生的相關問題 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什麼情況下應考慮安寧緩和醫療?/ 簽署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的注意事項/什麼是醫療委任代理人?PART 2 當爸媽無法自理生活 第6章 如何確認失能程度? 什麼是失能,如何判斷?/哪些疾病易造成長期臥床?/如何預防失能? 第7章 失智症如何確認? 如何及早發現失智症?/失智症種類/當懷疑長輩罹患失智症/失智症可以根治嗎?/ 中後期會出現易激動、疑心、幻覺嗎?/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有何不同?/ 譫妄、失智與憂鬱的比較 第8章 主要照顧者的準備 善用醫院可用的照顧資源/有正確的心態才能輕鬆自在/ 認識長照中心,運用政府照顧資源/一定要有紓壓喘息的活動/尋找支持團體/ 善用技巧與輔具避免照護傷害/不可不知的三種基本照護技巧 第9章外籍看護該如何申請? 該送機構、家人照顧,或請外籍看護?/申請外籍看護需要的流程/ 是否非得透過仲介找人?仲介挑選標準?/要怎麼選擇適合的外籍看護?/ 可否一次申請兩名外籍看護?/申請外籍看護費用如何計算?/如何與外籍看護溝通?/ 該教外籍看護哪些重點?/雇主要遵守哪些規則?/外籍看護不告而別或偷竊該怎麼辦?/ 如果外籍看護工作不適任,該如何處理?/到期後若想繼續雇用同一看護?/ 如果急著找外籍看護,有哪些合法的 方式?/被照顧者往生後外籍看護要怎麼處理? 第10章尋找適合的照護機構善用各醫院出院準備服務中心/健康時和身體無法自主時需求不同/沒時間慢慢選的時候/照護費用怎麼算?/常見糾紛該怎麼解決?/至少毎兩週探望長輩一次 第11章失智長輩的照顧方式 針對過量與拒食,採取不同飲食策略/藉著引導與協助,排除大小便失禁問題/ 幫助長輩克服洗澡的恐懼/協助長輩排除睡眠障礙/妥善處理失智者的精神行為問題/ 與失智長輩溝通的五個重點PART 3 當爸媽判斷能力不足 第12章 利用監護與輔助宣告制度聲請監護、輔助宣告,防止被騙婚或詐財/如何申請監護、輔助宣告?/監護人與輔助人之任務/如何變更與撤銷宣告?PART 4 防患未然,老當益壯 第13章 預防失智症的方法 作失智症遺傳檢測,防患未然/地中海飲食好處多/吃對營養素/ 提早服用失智藥物,無法預防失智/藉由學習療法刺激大腦機能/ 勤運動,有助維持良好認知功能/即使獨居,也要多參加社交活動/ 減少對大腦的傷害/改掉不良生活習慣,避免「三高」上身 第14章 認識老年精神疾病 老人失眠背後原因複雜/幫助長輩入眠的方法/長輩出現妄想症狀,務必及早就醫/ 渾身痛,原來是憂鬱症/了解用藥安全,避免引發急性精神障礙 第15章 預防肌力衰退 七十歲的肌肉量,只有二十歲的一半/保有肌力,可根本解決健康危機/ 女性比男性更需要進行肌肉訓練/高齡者鍛 的重點/光是快走、慢跑,不會增加肌肉量/休養階段也要盡可能下床活動 第16章如何保命防「跌」? 如果跌倒過,有一半的人會再次跌倒/培養防跌的安全生活習慣/ 常用的藥物中,其實暗藏「致跌」成分/隨身攜帶拐杖,保護膝蓋又能防暈 第17章如何延緩視力減退? 白內障該不動手術?/白內障可以預防嗎?/發覺青光眼時,視神經多已嚴重損傷/ 青光眼可以治癒嗎?/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易導致失明/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保養得當,老年不怕惡視力 第18章如何強化骨關節? 得了退化性關節炎該怎麼辦?/骨質疏鬆症不會有任何預警/ 年過五十,男女都要追蹤骨質變化/保養骨關節要趁早 第19章 召開家庭會議 召開家庭會議時機/安排家庭會議的重點與技巧/ 使家庭會議順利的溝通技巧/家庭會議的法律效果後 記願老後的每天,如過歡欣耶誕 【作者簡介】康哲偉 曾擔任知名職場雜誌副總編、財經管理雜誌副主編,多次獲得國內外新聞報導獎項肯定。 在邁入中年,全力拚搏事業之際,卻遭逢父親意外跌倒,短短一年,時年七十九歲的父親由健步如飛到二度跌倒臥床,全職照顧的母親也因心神、體力不繼出了車禍,於是家人分工、醫療、財務、看護與法律等問題紛沓而至,接二連三的骨牌效應讓他心力交瘁、生活秩序大亂。 平日對「老」毫無所悉,亦少有準備,一旦年邁至親入院、臥床,種種出乎意料的狀況,有如「每日一小考、每週一大考」,原該衝鋒職場的他,被迫放慢腳步,進而轉換跑道,提早修習「老」這門深奧的學分。初入照顧的領域,彷如入學新生,過往閱歷幾無助益,一切都得重新摸索,面對無數的挑戰、煎熬與疲累。當風暴來臨,影響層面從病人到全家,甚而生涯、事業,無人能真正置身事外。 苦難,常常是化了妝的祝福。在父親逝去後,他決定分享自身經歷,企畫這本給上班族看的「知老小百科」。全書以六十五歲退休年齡為基準,將邁入人生下半場的長者分為「身體健康」「身體無法自主」「判斷能力不足」三階段,並以「健康維持」「財務」「法律」「照顧」「機構」等層面,逐一釐清每個階段可能產生的疑問,並從「根本預防」的角度,探討如何擺脫老年惱人的疾病,與做好照顧前的準備。 「老」並不足懼,但令人害怕的是「不知老」「不服老」,以致可防範的小事,最後變成了災難,讀者不妨以此書為導引,逐步審視與調整,為至親準備,也為自己準備。